发布时间:2023-09-04 16:43:20 | 金泉留学网
金泉留学网(https://www.jqliuxue.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庚款留学生的留学批次的相关内容。
1909年农历8月,两部举行首次考选,录取47人,其中有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终身校长的梅贻琦,北京高等农校校长金邦正,中国现代物理学奠基者之一胡刚复,中国现代化学开山者张子高以及曾当选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的徐佩璜等。
1910年考选了第二批70名,1911年第三批63名留美学生,他们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我国现代科教文开拓者,如胡适、赵元任、胡明复、周仁、秉志、过探先、姜立夫、吴宪、孙学悟等。
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开学,学生皆由各省选送,再经选拔录取,首届毕业生中有金岳霖、侯德榜、叶企孙、杨石先、汤用彤、吴宓等人,后来也都成为各自学科的佼佼者。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庚款留学生”的计划继续进行。
1914年美国又实施“二次退款”,就是全部退还庚子赔款余额,并于1924年9月组成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简称中基会),推举颜惠庆为董事长,孟禄为副董事长,范源濂为总干事(后由任鸿隽接任),以具体管理这笔庚子退款。
1928年北伐胜利,8月17日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基金也归入中基会管理。之后,清华系的留学活动仍在延续。
从1909~1929年,清华学校派送留美预备部毕业学生967名,1929~1932年选送104名,庚款赴美留学生共计1000余名。又一说,1909~1929年间直接或间接受庚款资助的留美学生达1800余人。由庚款留美所促成的留美潮流延续不断,到1917年留美学生已超过1500人,1925年达2500余人。
1931年1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管理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机构。年会决定,在此后5年内每年拨款20万圆给北京大学,作设立研究讲座聘请专任教授以及购置图书仪器之用。
1932成立“清华公费留美招考委员会”,由梅贻琦校长牵头,名额大多分配在物理和化学专业,考选工作主要由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叶企孙负责,助手是吴有训、张子高等。除教员达5年教龄即可资送出国读学位或进修外,从1933年起“清华公费留美招考委员会”受教育部委托,先后在全国招考6届留学生,每届录取名额30多人,近200名优秀学生被资送留学美国,其中有龚祖同、顾功叙、赵九章、张青莲、陈省身、钱学森、马大猷、杨振宁等人。[2] 最初国内的留学预备学校还没建成,前三届留学生,在国内通过考试后直接派遣,被称为“甄别生”,总共180人。 这批“甄别生”大多来自新式学堂,具备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英文程度很高。经各省初选后,推荐到国家,复试决定录取。
第一届留英公费生考试试题
后来录取的留学生,英语也绝不逊色。1933年《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第一届留英公费生考试试题》包括国文、英语、中国通史、法语、德语、西洋通史、希腊罗马史、经济学、民法、刑法、国际私法、植物学、医学等等。试题范围很广,半数以上都采用英文的形式。
比起现在的托福、雅思,不仅考核了英语阅读、书写能力,更主要是用英文解决专业问题。 留学生中还有少量女学生,招考时规定参考者必须品行端正、贤淑,没缠小脚,没有订婚,不超过23岁,国文达到中学毕业程度,英文及科学能直接入美国大学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