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 15:14:33 | 金泉留学网
这是华侨生联考,由中国教育部单独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学生设计的专门高考,以满足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学生回祖国内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入读内地大学的机会。
华侨港澳台学生入学后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基本享受同等待遇。如,在入学注册时,华侨港澳台学生的学费标准与内地(祖国大陆)同校同专业学生相同,入学后享受同等医疗保障政策,按规定参加高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同等待遇。
扩展资料:
华侨生报考资格要求考试需要具有中国国籍(台湾考生持在台湾生活的身份证),而考生或者其父母必须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华侨生本人需要在报名前2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未取得居住国长期居留权或者永久居留权,但已经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含5年)以上合法居留资格的,必须在报名前5年内在居住国居留不少于30个月。其中,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出国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生。 金泉留学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华侨生联考
金泉留学网(https://www.jqliuxue.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华侨子女加分政策的相关内容。
高考华侨子女加分政策为额外加10分。地方性加分项目:“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即全国性加分项目“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以外的“侨眷和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加5分。归侨青年归侨子女华侨子女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明确: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归侨青年是指放弃国外长期居住权回国定居的青年归侨;归侨子女是指归侨的亲生子女;华侨子女通常指华侨在国内生活的子女。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亦被称作"海外华侨",华侨属于尚未加入外籍的中国公民,但长期居于国外。包括已取得居住国永久居民身份者,称之为"华侨",仍保留本国公民身
在新加坡考国立和南洋大学比国内考清华北大难吗如果你去新加坡的话,你应该是属于sm1计划的政府奖学金得主了。看你所要去的新加坡学校好不好。不过总体来说中国去的奖学金得主,只要自己不贪玩荒废,进国立和南洋理工肯定没问题,还有不少考去欧美更好的大学的。这和考清华北大没什么可比性。楼主在国内学习好未见得在新加坡也能保持顶尖,反之亦然。不过只要努力,在哪里都能考取好大学啦!国内考生和国际生,
30多岁的外国乔人可以参加中国高考吗??如果您属于归国华侨,则可以参加华侨联考1.华侨联考报名资格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相当于中学六年级)并符合下列报名条件之一的,方可报名:①港澳地区考生,持香港或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②港澳地区考生,持香港或澳门非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③台湾地区考生,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外国留学生到中国读书需要什么手续或考试的吗?本人需要开具什么证明?单招还是统一考试?1、申请办法:凡以中国政府名义接受的留学生,其有关接受事宜,由中国驻外使(领)馆同驻在国有关部门商谈,或由本委同有关国家驻华外交、代表机构洽商。已在中国的外国人申请入学者,应由申请人所属国的驻华外交、代表机构,在规定的申请期限内向本委提出。2、考试:报考理、工、农、医等学科的本科大学生需参加本委规定的
汉语水平考试MHK和汉语水平考试HSK有什么区别?1、HSK是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MHK是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的简称。2、HSK的考试对象是母语为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MHK的考试对象只包含母语非汉语的中国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3、MHK考试项目包括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口语表达四个部分。HSK一级和二级考试中只有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两
外国留学生要如何参加国内的高考?按照中国教育部的规定,外国留学生凭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报告注册进入中国大学的本科专业学习。但是不同的大学要求也不同。很多大学会有入学考试的,也会考汉语水平,所以hsk就不太重要。但是如果汉语水平不高(没有达到hsk6级水平)会看不懂题目。具体的可以看看你想去的大学的网页,有关于招收留学生要求。1.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
新加坡华侨中学考多少分能上 根据新加坡华侨中学最新公布的录取分数,2022年新加坡华侨中学录取分最低为630分,最低录取线是640分。 2022年新加坡华侨中学录取分数最低为650分,最低录取线是640分。
为什么有了免联考MBA就不用参加联考mba了免联考MBA可以让学员毕业后可以获得海外硕士学位证书,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它的特点是入学门槛低,属于宽进严出型。无需入学考试,无需参加全国硕士联考,可以获得硕士学位。目前为止专科直接升读硕士的唯一快速通道。在报考条件方面基本上都会规定学员具备这些条件,如从事社会工作三年以上的专科或本科学历者均可报考,如工作经验丰富者可以适当放宽条件,部分高校
2025-01-09 08:27:22
2024-06-21 03:39:18
2024-08-31 01:50:08
2024-09-03 12:09:56
2025-01-02 01:33:58
2024-08-31 20:26:47